简单与复杂、情感与理性、信任与依赖

人从童年步入成年,就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蒙昧走向文明,并且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思想、性格、气质。在这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吸收知识、积蓄经验、从单纯走向复杂的获取过程;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逆向的过程,即...

来源:互联网

作者:我们&草莓

    人从童年步入成年,就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蒙昧走向文明,并且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思想、性格、气质。在这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吸收知识、积蓄经验、从单纯走向复杂的获取过程;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逆向的过程,即抛弃、失落、退化的过程。童贞的纯洁被符合的社会意识所取代,奔放的情感被冷静的理性所控制,自然的欲望被道德伦理所压抑,神的想象力被科学的现实所摧毁,童年的炉管被人生的酸楚所销蚀:人的心理结构由单纯变成复杂。 
    人的理性、道德、文明修养,一方面升华着孩提时的愚昧,一方面压抑着童年时代对快乐的自由追求、对现实的的奇幻想象、对情感的恣意表达,那种想哭便哭,想笑便笑、想便不顾一切的爱、想恨便直截了当的恨的自由被囚禁了,理性生活带来了秩序,也带来了精神上的贫困寂寞、孤独和无聊。
    理性驾驭和升华着情感,而情感总是想摆脱理性的控制,一旦理性露出破绽,情感便如脱缰野马奔腾而出。
    当自己经历过些许所谓的事之后,偶尔想起那无穷无尽的童年趣事:五彩缤纷的梦想,无所顾忌的率真,想哭便哭,想笑便笑,自由自在,纯洁无暇的情感生活、、、所有这一切一直在自己的内心泛发着迷人的色彩,然而回到现实,当你面对着这双原本属于你的眼睛,狂喜的心情突然被惘然所取代。你会发现:当你沿着时间的阶梯逐步的长大、阅历丰富、理性成熟的时候,却可悲的失去了童年时代那些最宝贵的东西。
    人似乎有一个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怀旧。总是喜欢在人生的高一阶段,去怀念刚刚过去的那个时期,在自己还没长大的时候总是希望着长大,等到自己长大了,明白了责任,理解了生活的时候,又回去怀念小时的单纯无邪,总是希望着可以回到过去,殊不知有些事有些经历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怪就怪在,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重复着这个过程,并且是乐此不疲的。过去的可以成为经典,可以为未来做指引,但却不是未来,活在回忆中的人终究是悲哀的。
    简单与复杂,情感与理性,其实并不是对立的,并不需要去刻意的追求所谓的成熟,那是一种内在的焕发的气质,而不是一时的表现,简单化的才是最终成熟化的。很多时候,总是认为厌烦的情绪的产生是因为缺少刺激,即某种信息量的供应不足,然而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厌烦情绪是由于过度的刺激和过多的信息所产生的,实际上很多优秀的想法在事后看起来都是很显而易见的,作家兼创造力专家爱德华·德·伯诺说:“这就像是一个人在爬山,爬到山顶向下俯瞰的时候才会发现上山的最佳路径。”事情过后,一个主意看起来是那么的显而易见,但是正在爬山的人却看不见。
    朋友说最喜欢的就是:爱的真实,活得真实。其实,那也只是在他们面前,毕竟在现实的面前,或者说在我自己喜欢的人的面前我都没有勇气去做那个最真实最原本的我,去勇敢的说爱,因为总是想着要再喜欢的人的面前做一个最最完美的,最最美好的我,没有勇气去做那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真实的自我。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用PR的一个理论讲,就是在什么场合要说什么话,不同的现实场合让我们不得不去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角色的不同的关键也只是在于你想给他人展示一个什么样的自我,每一个人都有三个版本:他人所想要看到的我,我想要展示的我,真正的内心的那个我。就像每个故事都有三个版本,我们从各种媒体上所看到的各种信息,都是经过处理的,特别是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几乎是遍地开花,是他们希望我们作为受众希望看到的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如此一来,不管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似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真正能够能够被相信,能够被信任的被依赖的真的就只有自己,做自己,是人活着的最最基本的动力,这个动力不应该是来自于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个人,必须是自己,就像达芬奇所说的:“人们在违背意愿的情况下吃东西会损坏身体,同样在自己毫无兴趣,没有意愿的情况下去做事,也会损坏身体,脑海中留不下任何所接受的东西。”
    把握现在,充分合理配置现在拥有的一切资源,并且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最真实的情感然后再付诸于实际行动,尽量争取在爬山的过程中,摸索到属于自己正确的最佳路径。

交流互动

发表言论
暂无评论

昵称*

我说两句:*

点击提交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